后疫情时代的逆全球化趋势导致的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动力下降和全球产业链分工面临重整,科技创新将成为作为新周期中的主要推动因素。而无论在提供一种技术赋能的全新国际协作范式,还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栈的一部分,区块链的应用蕴藏着巨大潜力。
区块链作为新型技术基础设施将在数字经济时代为数据要素市场提供落地路径,其核心价值来自于数据可信,价值共享。在平台型机构将数据孤立和垄断的今天,区块链将为数字经济带来全新机遇。
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为监管提供了一种穿透型底层框架,随着各国央行的CDBC和大型金融机构间分布式平台的试验持续推进,区块链的应用模式创新和与监管适应性规则将进入加速发展。
通用型技术标准的制定、保持市场开放性和制度化供给的中立性在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初期对保持市场活力和创新活跃性至关重要。
新冠疫情的快速演变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在短期内全球经济结构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停滞, 全球产业链多环节受阻,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链内固化、分散化倾向,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当今世界在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严重对立和冲突正成为长期损害国家互信、制约国家间制度性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隐患。
达鸿飞:USDT对美联储的控制和影响构成威胁:NEO创始人达鸿飞发文分享他对USDT的看法以及其如何威胁美元和美联储现行政策、其对跨境支付行业的当前和未来影响。以下是他的核心观点:
1. USDT(稳定币)已经破圈,从加密资产的交易货币发展为具有跨境汇款、支付结算功能的另类货币。
2. 美元特权可以分解为:(1)货币政策的制定权,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直接作用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2)资金流转的控制权,即美国控制的以SWIFT为主的美元结算清算体系可控制或阻断美元的流向。
3. USDT解耦了美元的上述两大特权货,在保持(1)货币政策制定权不变的前提下,用抗审核的区块链替代了原有的支付网络,消解了(2)资金流转的控制权。
4. USDT的用户是无法或不愿使用合规金融体系下的美元服务的用户。USDT的资金成本(利率)远高于美元,这部分利率溢价来源于USDT最终用户向USDT铸币用户(通过法币通道)支付的通道费用。
5. 由于USDT的高速发展对美元金融体系的潜在威胁积累,预计最晚到2022年,USDT会受到来自美国的强力监管,但是由于加密货币自身的特性,预计USDT仍会长期顽强生存。
6. 对于主权货币较为弱势的中小国家,USDT、Libra等美元稳定币的发展会加速造成这些国家的美元化,对其货币主权造成打击;对于中国、英国和欧元区等有国际化意图的国家和地区,USDT启发了他们加速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步伐。(U.Today)[2020/7/1]
而在面临目前的困境的时候,我们回顾全球化的进程,其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了主要推动因素的演进,从经济因素推动、安全因素推动会逐渐进化到新兴科技推动。区块链技术改变了商业合作和决策方式,为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创新将成为产业复苏的刚需,区块链可以成为“信任问题”的一个天然解决方案,这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区块链在很多有信任需求的场合都大有可为。
动态 | NGD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达鸿飞担任首席执行官:据NEO官方消息,NEO创始人达鸿飞今日发布了致NEO社区的一封公开信,宣布对NEO Global Development(NGD)的组织结构做出部分调整。达鸿飞将担任NGD首席执行官,兼顾NGD上海总部和NGD西雅图的运营,同时将继续担任NEO基金会联合主席的职务。原NGC管理的生态基金 Eco Fund将被纳入NGD生态拓展部门进行管理,以便直接为生态项目和合作伙伴提供有效支持。此外,将加大对 R&D部门的投入,吸纳更多技术人才,以提升NEO 2.X的稳定性和性能,并确保生态项目平滑过渡至NEO 3.0。此外,原NGD总经理赵晨及R&D技术总监林鹏涛将从NGD离职,但将继续以社区贡献者的方式支持NEO。[2019/5/2]
“在2020年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介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
我们已经开始憧憬一个全新的由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与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的数字化世界。凭借其独特的内在特性, 一旦解决了信任这一关键问题,我们相信区块链会成为下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的核心技术构成。
现场 | 达鸿飞:区块链未来面临八大挑战: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论坛现场,NEO、Onchain分布科技创始人达鸿飞表示,区块链未来面临的挑战有8个方面:第一是扩展性,区块链扩展性非常差;第二、隐私保护,区块链的信息是公开的,怎么保护隐私成为一个问题;第三、缺少形式化的认证,合约越来越复杂必然会产生BUG,需要用形式化逻辑的方式描述出来用来减少BUG的存在;第四,存储限制,链上存储及其昂贵,并且涉及到全球分布,成本成为区块链面临的挑战;第五个,不可持续的共识机制;第六个,缺少治理和标准;第七个,缺少合适的工具;第八个,量子计算机的攻击。[2018/7/11]
如果将区块链视为一种“操作系统”,其技术架构本身就有极强的“基础设施”属性,决定了区块链能成为支撑多方交互协作共享的重要设施。随着产业区块链在溯源、医疗、政务、票据和供应链等各方的应用深入,区块链将更深层地耦合乃至重塑现有的协作和交互模式。
在产业区块链的探索中,我们认为区块链会创造的核心价值来自数据可信,开放流通。数字化时代产生的巨量数据带来的安全、存储、确权和隐私等多种问题下,区块链作为数字化底层平台的一部分,将更好地实现从“数据”到“数据要素”的转变。在解决信任问题方面,区块链的应用将在“创造可信数据”和“开放数据系统”两个方面发力。首先是基于区块链上的电子证明,产生可信的基础数据。其次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等新的基础设施,数据上链不可篡改,提供强有力的电子信息存在证明,数据有序流转,实现可信数字化,赋予数据以价值,打造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降低信任成本,为创业创新提供全新机遇。
达鸿飞:从未与Weiss有过任何形式的接触:今日,NEO创始人达鸿飞发布推特称,很高兴成为第一个获得Weiss A级评级的区块链,并声明,截至今日NEO方面从未与Weiss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接触。同时附带Weiss发布的就NEO的Weiss评级从B+上升至A-召开紧急会议的消息地址。此会议将在美国东部时间2月28日周三下午2点(北京时间3月1日周四凌晨3点)召开。ONT将在预计北京时间3月1日21:00进行空投,1NEO空投0.1ONT。[2018/2/28]
随着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移,区块链在对产业生产方式和要素重塑发挥作用外,也在需求层面发挥作用。在数字经济中,数字身份将作为数据确权的锚点,集成充分利用可信计算、安全多方计算、密码算法、生物识别等信息技术,共同建立一个健全兼顾安全与便捷的多元化身份认证体系,丰富数字化验证手段,保障金融交易过程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提升金融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协议应用于产业中为实现开放可信提供解决方案,而在机构主导的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提供了使用共享基础架构来降低技术性支出和运营成本的可能性 。
“开放金融” - 基于公共区块链的开源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可能是金融科技之后的下一个主要数字化金融形态。这种开放体现在合理运用科技手段丰富金融的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和渠道壁垒、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在2018年人们对于开放金融的设想还局限于银行系统通过共享数据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多投资、服务途径;而在2021年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已经发布指导文件许可了银行业将公共区块链网络和数字通证纳入经营范畴的说明性文件,允许银行在现有的公共区块链网络上部署业务。
小蚁CEO达鸿飞:目前区块链应用落地为时尚早 99%都会面临死亡:小蚁CEO达鸿飞今日在“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中分享了自己关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观点。达鸿飞认为,目前区块链应用落地为时尚早,99%都会面临死亡。达鸿飞同时表示,“冲锋总有第一排”,对于区块链创业者而言,目前融资环境很好,还是要继续去做。此外,他还表示,比特币是超级IP,技术落后关系不大,以太坊是智能合约平台,一旦技术落后很容易被超越。[2018/2/21]
在监管的进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变化与监管的动态调整,也就是在新技术发生体系化扩散在导入期至展开期,现有的社会框架和监管模式产生的不适和应对。无论是新技术在基于现有的框架运用技术方式进行修补,还是金融积极参与到初具规模的新技术应用中,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都旨在为公众提供更普惠、更高效、更低磨损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与技术创新融合的演进过程也充满了效率与开放性的博弈。金融科技本意是在描述金融系统在数字经济转型浪潮中的自适应革新,金融主体角色仍集中在传统机构。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服务在大数据、AI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为挖掘和服务分散的长尾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全新的方式,这种以金融服务为本位而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控能力的方式演进为科技金融。此时的金融主体角色已从传统机构外溢至互联网企业,产业分工的边界逐渐模糊,金融业务的界定也无法从常规业务中抽离开来。
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科技金融的产品形态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拥有巨量用户基础,或用户触达更直接简易,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迅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规模。而随着平台型企业规模效应和头部效应愈发显著,互联网时代被默认的“公平竞争”和“信息共享”属性反而逐渐成为痛点。垄断、隔离和信息黑箱成为了科技金融继续增长的掣肘。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也意味着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号角终于吹响。基于监管效能的风控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成为目前金融与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平台型企业通过长期的资源积累实现了相当程度的集中化,同时形成了强大的对内优势和对外壁垒。而同样自带“基础设施”属性的平台企业却以绝对的中心形式经营并实现垄断,这对于市场竞争性和监管有效性都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而为实现开放金融的最终目标,底层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属性,可以引入更多的参与方共同搭建基础设施,不以非技术要素作为主要壁垒;同时需要具备信息透明性、可验证性、可审核规范和不可篡改性。而区块链底层协议在这些属性上非常吻合,这也是区块链正逐步成为支撑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层技术的原因。
自上而下发生的区块链应用和标准制定节奏也在加快。2020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首个金融区块链标准规范 《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明确了区块链技术金融合规的标准。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而区块链的融合也将为监管提供技术路径,基于区块链的监管可以将治理的思路平迁,将部分监管规则代码化, 监管机构可要求将监管规则编入区块链当中,实现监管规则代码化。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有助于帮助监管实现穿透性、协调性和创新管理机制。
虽然区块链在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应对产业数字转型的应用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在当前区块链新基建体量规模还较小,但无论基础协议还是集成型公共服务平台,其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区跨链在优化移动支付技术架构体系,提供作为具有透明和有效审核能力的价值载体工具,降低清算结算和跨境支付的繁琐流程及保证信息的透明性、不可逆和可追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令各国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项目和大型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应用的尝试。
随着DCEP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行, BSN网络的上线,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实现在加快,区块链的应用路径也逐渐清晰。从金融领域来看的支付清算、借贷融资和交易结算;从数据要素市场来看的可信数字化、数据共享机制和数字身份,从开放协作的角度看;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块链各生态的互操作,连接非链式结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此外,制度化供给在科技创新的展开期中至关重要,一方面新基建为代表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块链应用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制度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缓释风险和维持市场机制中做出平衡。制度化供给在市场主体中过早明确性分配或指向性倾斜可能会造成市场进入困难,新设机构难以为继,从而造成新的少数机构垄断的局面。这明显有违区块链技术架构的初衷。
未来监管和行业指导框架,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属性做出适应性调整,建立区块链的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区块链的治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定期组织对易发生风险事件的环节进行排查,保障身份、财产、账户、信用、交易等数据资产安全,结合国际监管案例全局设计,让区跨链在新基建下发挥更大的能量。
(王子博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于《第一财经日报》首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达鸿飞
分布科技创始人兼CEO
中国区块链行业的代表人物,连续创业者,中国比特币社区的早期参与者,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行业格局有极深刻的见解。他是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执行委员会委员、IEEE跨链事务一致性互操作标准的主席。曾参与合著书籍《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达鸿飞创立区块链核心技术公司 Onchain 分布科技,为企业、政府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及服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