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价值正得到普遍认可。并且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潜力,其中金融领域因具备参与者之间信任度低、交易记录安全性和完备性要求高的特点,与区块链天然契合。而证券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广泛的业务场景也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潜在市场。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中证链”发布首个应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推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报送的标准化,履行协会自律管理职责。6家作为首批加入“中证链”节点的证券公司,将与协会共同承担“中证链”服务行业的职能。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为推进科技监管能力建设,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行业数字生态,提升证券业服务效率和质量,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中证链”。“中证链”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搭建的证券行业联盟链,中证协已与海通证券(12.66 -0.08%,诊股)(06837)、国泰君安(17.69 +0.74%,诊股)(02611)、招商证券(26.58 +1.96%,诊股)(06099)、广发证券(17.33 +0.29%,诊股)(01776)、中国银河(12.13 +0.58%,诊股)(06881)证券、浙商证券(14.25 +2.22%,诊股)签订了联盟链合作协议。这六家公司作为首批加入“中证链”节点的证券公司,将与协会共同承担“中证链”服务行业的职能。
Decentraland“中心欢乐谷”地块以近40万美元价格成交:金色财经报道,2 月 10 日,据最新数据显示,元宇宙虚拟世界项目Decentraland“中心欢乐谷”地块以12万枚MANA成交,价值接近40万美元。本文撰写时,Decentraland交易总额约为1.3亿美元,地板价为4.9 ETH。[2022/2/10 9:42:24]
日前,协会在“中证链”上发布首个应用——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据记者了解,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是中证协牵头建设的基于区块链技术,以统一的数据接口对接各证券公司的投行底稿系统、接收投行业务项目工作底稿报送并实现相关电子底稿线上检查、监管,提高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的技术系统。
对此,记者采访了两家首批加入该联盟链的券商。
银河证券方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积极配合协会完成中证链联盟建立并积极参与后续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工作。任务的第一步是建立起联盟对接关系,完成自持节点的接入工作。目前公司内部硬件、软件、网络等相关配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部署与对接任务,预计春节前完成全部对接。预计上述基础工作调试完成后,银河证券会启动优化升级工作,完成投行工作底稿报送通过自持节点上链的系统开发内容,充分发挥区块链分布式可信的特点,落实好证券行业监管需求,节点管理采取强化监管、多点维护的原则,提供数据记录和校验服务。
万诺科技联合创始人:大数据的存储正在由“中心式架构”演变为“分布式架构”:金色财经现场报道,9月6日由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首都版权协会联合举办的“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平台发布会暨可信数字版权生态重点示范项目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万诺科技在发布会现场与版权链完成签约,成为版权链酒业节点。万诺科技联合创始人王群指出,区块链时代,大数据的存储由“中心式架构”演变为“分布式架构”,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把成千上万的酒柜节点连接成一张酒链网络,实现上链数据智能核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数据传递也将更加清晰、可靠,同时通过供应链数据共享,打破供应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做到全流程各环节均可真实追溯。[2020/9/6]
记者从相关证券公司人士处了解到:“这个电子底稿监管系统主要是解决监管的痛点问题,与券商自己的底稿系统定位还是有差别的。”
动态 | 中银协统筹建设“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 预计8月上线:据中国证券网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19年年会7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白瑞明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统筹建设了“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这一区块链平台采用分布式底层处理方式,能够满足银行在开展跨行贸易金融业务中信息流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交易执行等多方面的管理和业务需求,在不改变银行各自流程的前提下,实现跨行交易的电子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打造全新的贸易金融生态圈。截至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等12家大型商业银行及部分中小银行参与平台建设,平台拟于8月正式上线,10月召开新闻发布会。[2019/7/2]
以广发证券为例,记者了解到,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管理系统目前正式使用已经超过2年,能够覆盖各类投资银行业务,能够动态反映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清晰、控制流程完整、底稿管理严格。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广发证券已投入使用新一代投行业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底稿电子化是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监管要求及业务人员使用反馈,第一个版本于2018年上线,主要包括电子底稿的上传、审批、存储、预览、搜索,底稿日志、权限、模板管理等功能。”
动态 | “中国·海南未来产业园”将聚焦区块链等创新型应用产业领域:据海南日报报道,4月24日下午,海口市政府与海南未来产业园投资营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合作协议。据了解,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建设“中国·海南未来产业园”项目,并在园区政策制定、产业资源、配套服务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园区产业定位为聚焦移动互联网“下半场”,5G背景下的新媒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等创新型应用产业领域。[2019/4/25]
广发证券也是“中证链”联盟链成员,“在技术支撑上,广发证券承担了‘中证链’在广州地区的区块链节点部署,协助协会搭建起‘中证链’的雏形。后续该节点将成为‘中证链’分布式账本的一部分,完成相关行业区块链应用的节点记账;在应用推广上,广发证券已经于2020年底通过了协会的底稿监管报送测试工作,并在今年初投入使用。该应用是广发证券在‘中证链’应用上的首次尝试,后续,公司将贴合行业实际情况,结合区块链技术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在行业黑名单、函证互认等领域进行研究,推广中证链在行业的应用。”广发证券表示。
自称“中本聪”的克雷格?赖特被指控剽窃: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最近被指控抄袭。显然,赖特已经试图窃取一个身份,这一次,他被指控拿走别人的想法,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想法。克雷格?赖特曾发布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克雷格的所有假设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2003年由刘文和王金婷提出的在线系统的一个定理。他复制了刘和王两人定理的第3、4、5、6条。[2018/4/16]
《证券日报》记者在对多家券商投行部以及信息技术部相关人士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可以解决投行业务监管方面多个难题。
首先,实现无纸化审核与查阅,降低纸质底稿散失风险。由以往纸质底稿为主过渡到看电子底稿为主,提高审核和查阅的便利性,有力地推动作业模式转变、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使得尽调工作更标准更规范。底稿系统全面记录了尽职调查结果,项目立项、内核、申报、持续督导等关键流程及各阶段的文件审批均建立在及时获得电子底稿支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功能对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例如,业务人员在提交项目立项时,系统可以判别立项阶段的底稿是否已达到预审员可审核阶段,否则不允许提交立项;电子底稿所有操作有迹可查,从技术层面支持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第三,通过“中证链”和电子底稿监管系统,实现券商和协会的“云端”互动,也将极大程度解决监管机构核查工作量大、管理协调难度高等问题,让监管更智能、更高效。
第四,降低数据不可信风险。依托区块链链式数据结构依据时间戳序列,可进行历史版本追溯,监管机构可据此进行底稿目录、底稿文件、信息变更的溯源。与此同时,区块链采用加密方式记录数据,尽管数据可见、可验证,但无法破解原文,为各参与证券公司的业务数据提供了安全防护。
业内普遍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维护的可信数据库,对券商可减少一定的运营成本,同时增加可信度。在去年中证协发布的《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出,鼓励证券公司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信息技术与证券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及管理模式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等。
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区块链在证券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据我们的沟通调研,多家头部券商都在进行此方面的积极探索,落地较多的探索方向主要是券商多场景的存证业务。存证作为区块链发展最早且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在各个行业均有较好的落地案例,证券行业有着丰富的数据和对数据真实性的高要求,存在诸多业务场景需要进行存证,来赋予行业数据不可篡改、不可删除、公开透明、可追溯、保密性等特性,增强券商电子数据的公信力。”
“银河证券目前已建设并投入使用了基于区块链的一站式存证管理平台,包含区块链底层管理运维平台、区块链存证管理平台以及分布式文件存储平台,在场外产品代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用交易、产品管理等业务重要环节,已完成如高端理财产品核心业务存证、客户重要通知信息存证以及客户合格投资者认证结果存证等业务场景上链。”
除存证场景之外,对一些数据跨境的场景、多机构联合运营、多机构函证互认、行业级别的数据共享和风险揭示,也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思路,并依托“中证链”这样具备公信力的联盟链来进行落地探索。
另外,也有券商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例如,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使用区块链增强信任提升效率, 降低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广发证券从2016年底开始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探索区块链应用,在2018年上线了可信ABS云,用区块链保存基础资产数据的存证, 证明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