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刘四红
在全国与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赛跑之际,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价值有目共睹,而同样被业内寄予高度期望的区块链技术,此次却未能如期走进聚光灯下。近日,针对区块链行业如何战“疫”一题,北京商报记者对区块链行业多方从业者、行业专家进行了采访,试图了解疫情之下的区块链行业现状。有从业人士直言,此次疫情下区块链技术的表现就像个孩子,或短期内还不具备迎接大联考的能力;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区块链机构应练就更高的团队作战能力,海外合作机构如何在疫情中起重要作用,也需要机构经营者思考与布局。
区块链也愁效率低
疫情之下的区块链行业,有一个热词,叫“分布式”办公。李贤是一名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2月9日已经是其公司开启“分布式”办公模式的第十天。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分布式”办公并不鲜见,为保证远程办公效率,员工会进行每日打卡和线上会议,也会定期提交工作总结,很多能通过线上进行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不过,疫情之下很多线下合作都无法开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济南发布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标准:4月8日,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标准在济南诞生,由山大地纬牵头编制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省级地方标准正式获批发布,这也是山东省首个区块链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政府部门在应对疫情等社会突发事件时,快速构建高效可信的信息通道、及时掌握真实数据、实现精准施策提供“方法论”。(济南日报)[2020/4/8]
李贤向记者透露,年前他曾计划去武汉谈合作,但因为疫情影响,此事已不了了之。除武汉外,关于其他城市的一些线下走访活动也都没办法进行。此外,尽管已经开启“分布式”办公,但是办公效率和沟通方面,都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跟李贤不一样的是,刘刚已经在2019年底辞去了某家区块链创业公司的运营工作,本计划在2020年初“重整旗鼓”,但没想到比新offer来得更快的是疫情。
布林带指标发明者:受疫情影响比特币变成了逐险避险工具:布林带指标发明者John Bollinger今日发推称,看到BTC变成了另一种逐险、避险的工具真的很有趣。这是另一个证明,表明在真正的危机中,所有的相关性都接近1。Bollinger此前曾表示,在新型冠状病引发的流行病期间,比特币未能为投资者提供对冲,这让他感到意外。注:逐险(risk-on)表示投资者情绪高涨,对未来信心十足,其风险偏好增强,愿意拿资金去冒险,热衷于买入高风险的资产。反之,避险(risk-off)表示大市走弱,投资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因而降低风险偏好,不愿意拿手头的钱去冒险,于是抛售带有泡沫的资产,转而购入更保守的投资品种。(U.Today)[2020/4/7]
“此次疫情,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整体影响是负面与正面参半。”?一互联网巨头区块链业务负责人秦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一方面疫情对区块链行业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在商务、项目对接上,影响非常大,包括项目延期以及合作失败等,对一些刚得到喘息的中小区块链企业尤是。不过他也指出,此次疫情客观上也对区块链行业提了个醒: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有自身坚实的基础,包括技术基础、业务基础和行业生态等。只有这样,行业才不会过分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即突然的利好把行业推上非理性的疯狂,或重大的打击让行业一下就奄奄一息。
北航教授胡凯:后疫情时代区块链技术将助推云南数字经济发展: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凯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云南省将面临数字技术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数字经济技术发展,特别是新兴区块链技术,创新数字社会治理机制和方法推动经济发展。(云南网)[2020/3/10]
秦明指出,他公司的部分工作,也难以避免受到了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与合作伙伴的一些联合项目上,因为前期涉及大量商务、对接、洽谈等工作,因内容非常重要同时又很难通过远程视频、电话进行代替。“不过,我们成型的、正常产品的研发工作,由于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研发流程和制度,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受疫情导致远程办公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生态未完成?数据“硬上链”
声音 | 中国经济网:区块链技术让疫情信息更“真”:中国经济网今日刊文《抗击疫情?区块链技术让疫情信息更“真”》。文中提到,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实现信息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及可信性。各大医院、科研院所等权威部门,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部分重要的信息进行科学认证,得到越多权威部门认证的新闻、知识,越具有可信性。[2020/2/11]
尽管自身部分业务受限,但区块链行业仍在以自己的方式在与疫情做对抗,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也为疫情带来了可信连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区块链机构开始行动,其中不乏企业通过联盟区块链网络,邀请各大捐赠机构、基金会将数据上链,提高信息透明度与公信力,追溯和管理各企业团队的捐赠物资、捐赠资金用途,优化物资分配过程;也有机构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疫情监测平台,实时追踪全国各省市新型冠状病肺炎进展情况,对相关疫情数据进行上链登记。
声音 | Bella Fang:WBF将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尽己所能支援灾区:2月7日,新加坡WBF交易所创始人Bella Fang做客猎云财经,详述此次“新冠”疫情期间,WBF驰援疫区的具体举措。
Bella Fang表示,疫情爆发之际,WBF迅速号召全员,紧急开展救援行动,依托其全球化资源优势,迅速筹措上百万物资送至疫区,充分彰显其“大爱无疆”和“长期主义”精神。
后续,WBF将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尽己所能支援灾区;同时将总结经验教训,推出中长期规划,为中国的公益事业继续贡献。[2020/2/7]
此外,2月7日,支付宝也上线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区别于其他物资信息平台,该平台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将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又从度小满方面了解到,在疫情应对方面,度小满正在探索推动溯源、存证、流程治理、数据治理、用户连接等多方面的应用方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区块链是通过技术和算法来建立天然信任体系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目前社会舆论普遍讨论的慈善捐款公信力问题,可用区块链技术来尝试解决。
不过,秦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区块链行业仍存难点,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基础技术有待发展;业务场景探索不够深入、各个场景未形成统一标准和应用模式;大家各干各的,但又都没干好,整个生态未形成,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在骤然来临的疫情大考之下,为啥区块链手足无措表现得像个孩子?这恰好体现了区块链整体发展还处于初期,或许还不具备迎接大联考的能力。”秦明称。
刘峰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大家普遍看好的区块链信息追溯、区块链去中介化金融服务,并没有很好地直接用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出对于区块链落地在实体产业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另外在疫情下可以看到很多新技术和工具也面临瞬间海量点击,而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性能和处理能力仍存很大的挑战。
增量的未来
尽管未能走进聚光灯下,应用落地仍存挑战,但多位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此次疫情带给区块链的影响,仍是机遇大于考验。正如刘峰所言,虽然疫情对一些刚起步的企业而言,从业务和收入上都会面临收缩的可能性,如何考虑开源节流将成这些小微企业的一个重大考验。但能看出,“分布式”办公和线上消费行为也带来了巨大的增量,而区块链行业恰好又是天然带有去中心化协作的基因,可以说区块链领域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是远小于以生产或者服务完全依赖于线下业务的传统企业。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文君也认为,这次疫情对区块链行业考验和机会并存。考验在于区块链行业的组织能力是否都能够在远程情况下不影响开发进程;如何与没有疫情的国外科技公司竞争;如何与疫情中的场景方、上下游企业合作均是难点所在。不过,数字政务在疫情当中产生更多需求,这将是区块链很好的场景;此外,产业数字化建设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增多,区块链落地将进一步加快。疫情之下,机构应该练就更高强的团队作战能力,就远程如何合作,海外分支机构、合作机构如何在疫情中起重要作用,也需要机构经营者思考与布局。
刘峰进一步指出,“区块链行业机构需就自己所处的场景进行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通过技术带来效率的准确度和效率的提升,才能真正地将先进技术带入到生活工作中,提高人民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区块链在对抗疫情的工作中,我们认为,区块链整体行业最应该做的不是现在立马应用上什么场景,来凸显区块链的能力,在这次大考中,区块链没能走向聚光灯,我们认为不丢脸,作弊走向聚光灯才丢脸。”?某区块链公司业务负责人直言,“相反,我们认为,整个行业应该做的最正确的工作,是冷静地思考行业的问题、行业的方向、行业的不足,然后默默地行动与耕耘,让行业进入夯实基础、低调发展、持续发展的正轨。2020年,区块链希望不是迎来虚假繁荣,或许是疫情给行业的一个警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