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观点 | 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不认为Libra会很快落地

来源: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1月15日,在易趣财经、一本区块链、《金融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破界·融合区块链与数字金融高峰会”上,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他个人认为,在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条件下,Libra不会很快落地。

针对开放金融,张一锋认为,开放金融涵盖用户体系、数据流转、金融交易等多个方面,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用分布式数字身份打通用户体系,隐私凭证方式实现数据可控流转,最终实现金融资产交易的开放市场。区块链可成为开放金融的基础设施。

1借助联盟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迅速发展?

2019年是区块链发展不平常的一年。从年初庆祝区块链诞生十周年,到6月中旬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全球掀起对区块链的讨论热潮。10月24日中央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更推动社会对区块链各领域应用的全面研究。借着今天这个论坛,张一锋谈了对区块链和金融未来的一些认识。

观点:加密行业的信贷危机不会蔓延至其他金融市场:金色财经报道,据CoinDesk Research分析师表示,加密货币市场目前正在遭受苦难,这种加密行业的信贷危机蔓延很糟糕,但不太可能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场。[2022/11/21 22:11:36]

区块链11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和金融保持亲密的关系。区块链最早就起源于数字货币领域的探索,而其早期的应用,也主要集中于数字货币、资产交易等领域。前几年,ICO最热的时候,区块链很多开始应用于非法融资,出现了各种乱象。

最近几年,区块链的应用发展得益于联盟链技术的兴起。使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落地。比如,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开始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平台;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一起合作的“福费廷交易平台”;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1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试点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底,已经在全国17个省市、19个地区进行了业务落地,接入170多家商业银行总行,放款融资额超过120亿美元。可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呈现出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应用规模开始放大,且逐渐快速推进的迹象。

观点:美国央行CBDC未来一定会存在,但还需要很长时间准备:10月18日消息,前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Eric Rosengren发表公开声明,美国央行CBDC未来一定会存在,但这需要白宫、国会和美联储之间达成协议,因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Rosengren还认为,央行CBDC将与稳定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等相互排斥。(Beincrypto)[2021/10/18 20:37:49]

但与此同时,金融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真实价值的质疑,也一直不断。除去那些虚拟货币币值炒作、ICO非法融资之外,区块链给金融真正带来哪些变化?张一锋提出了一个观点:区块链,为金融发展的下一阶段-开放金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2区块链为开放金融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能够带来什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当年发过一篇封面文章,提出区块链是一种信任机器。金融需要信任吗?毫无疑问,今天所有的金融业务,几乎都依赖于信任。开个玩笑,如果没有信任,今天用户还愿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都是一个疑问。但是,是否只有区块链才能提供金融以信任?很显然也不是。区块链诞生之前的几百年,金融行业早已形成传统的信任机制。区块链的数字信任,是给未来的开放金融提供了新的机制。

观点:特斯拉投资比特币可能会引发企业广泛效仿:据CoinDesk 2月17日消息,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私人投资公司Wedbush Securities预测,企业界将效仿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投资比特币,只是今年不会这么做。 Wedbush分析师在周一的报告中称,特斯拉对比特币的投资是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可能为更多公司拥有和采用比特币铺平道路。[2021/2/17 17:22:34]

传统的金融信任是建立在一种相对封闭、闭环的环境里的,金融机构对自己的用户进行KYC,对自己的金融业务进行管理和风控,这依赖于传统封闭环境下的信任机制。今天互联网、数字技术、数字产业的发展,到达一个新阶段,如果金融走向一个更开放的环境,需要怎样一种新的信任机制?可能得需要像区块链这样结合了密码学和机器算法的新数字技术。

今天论坛的两个主题词:“破界”和“融合”。传统金融走向数字金融和开放金融,未来的金融业务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场所、闭环的场景中,原有的边界被打开,数据正成为重要的要素,在这个破界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构建基础设施。这几年经常被提起分布式商业以及分布式金融,分布式金融和开放金融,我认为其内涵是共通的。

观点:在未来15个月,BTC规模可能扩大15-20倍:摩根溪联合创始人Anthony?Pompliano在给投资者的信中表示,在未来15个月,BTC规模可能扩大15-20倍。Pompliano建议投资者应该将可投资资本的1-10%投入比特币。普通投资者现在担心通货膨胀,无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恐惧已将大量资本带入通货膨胀对冲资产(黄金,比特币,房地产等)。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不断增长,加密货币将进一步发展。(Bitcoinist)[2020/10/16]

那么,开放金融都有哪些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开放金融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只尝试从三个方面做简单的阐述。?

3开放金融的三大特征

首先是用户体系的开放。

今天所有金融机构的用户体系都自成独立的封闭体系,甚至之前内部不同系统间还存在不同的用户体系。原先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自己的网点做用户KY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开始结合数字签名、人脸辅助等生物识别技术,从面签向远程转变。但总体而言,仍然停留在以新的技术来维系原先的封闭用户体系。同一金融机构内部的不同用户体系已逐渐被整合统一,但不同金融机构间,大多老死不相往来,有形成合作的也往往只限于局部。甚至于前几年有人在互联网上呼吁,能否有个统一的应用哪怕只是用来管理自己不同的银行卡。

专家观点:现在是比特币的绝佳买入时期:比特币再次回到10000美元上方,不过今年以来已经下跌逾26%。公众对数字货币盛极而衰的担忧愈演愈烈,不过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研究主管Tom Lee不以为然。在最新的报告中,他审视了22次比特币超过20%的回撤,发现复苏所用时间大约为回撤的1.7倍。他称,9000应该是比特币的大底。Lee在上个月预测比特币在年底前会走上2.5万,在2022年前达到12.5万。Interactive Investor股市策略主管Lee Wild认为比特币不到两个月内的暴跌提供了绝佳的买入机会。“监管介入最终被接受为成熟的标志和新资产类别的良性发展,而非威胁”。[2018/2/17]

2016年张一锋在做央行数字票据原型课题时,就在技术上设计过通过区块链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在一家商业银行完成开户,在联盟内就不再重复KYC,即获得全局用户身份。但显然,这种方式过于简陋且偏理想,实际业务中每家金融机构仍然倾向于建立自己独立封闭的用户体系而不愿意与其他方分享用户信息。不只是金融领域存在这个问题,整个互联网应用生态都面临这个难题。

这几年开始出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新思路,不是强行把不同应用的用户体系共享互联,而是把用户身份交给用户自己,用户根据密码学算法自主生成公钥密码数字身份,再以该数字身份来向金融机构请求KYC认证,以获得对应的用户身份。通过用户控制自己身份的方式,来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用户体系的打通。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并降低对既有业务的破坏性。事实上,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不只是自然人和法人机构,未来甚至设备也将需要具有独立的数字身份,来参与到金融业务中来,而且其数量甚至会远超过今天基于自然人的用户数量,原有的封闭式的用户体系必然需要被打破。分布式数字身份,是建立数字世界人与设备的开放身份体系的可能路径。

其次是数据开放问题。

数字金融的发展,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数据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金融业务中。但今天,金融相关的数据的开放与流转显然存在一些问题:金融机构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外部数据,同时金融机构自己的数据更很难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被授权可控的开放和流转。数据的开放问题,是数字金融最为关键的部分。

最近,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和杭州银行等也探讨过数据开放的问题。商业银行的数据开放面临很直接的障碍:数据如何从技术层面真正实现用户可控,信息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过度披露?比如资产证明的场景。现在一些金融业务需要进行合格投资人审查,证明用户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超过一定金额。商业银行有时候不得不回到线下纸质证明的传统方式,以防止过程中用户隐私信息被滥用。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凭证新技术的出现,让张一锋看到一条新的实现路径。基于隐私凭证技术,存款银行可以给用户开具数字化的资产凭证,这个资产凭证只能由用户自己在线申请、自主保管。当第三方金融机构需要验证用户的资产金额时,用户可以根据第三方的要约条件操作资产凭证生成数字化的资产证明并提供给第三方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机构访问区块链并基于密码学可信的验证出该资产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整个过程既不需要向原先的存款银行请求,也不会泄露用户在存款银行的实际资产金额。

随着近年来全球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如欧盟GDPR的出台,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以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数据开放,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类似这种隐私凭证的结合密码学的新技术,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数据方、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合乎合理隐私需要的数据流转,真正实现大规模可信的数据交换,真正实现可控合理的数据开放。

再就是金融交易的问题。

6月份Facebook发布了Libra数字货币白皮书。张一锋并不看好Libra能在满足现有国际金融监管的条件下,很快地落地。但Libra给张一锋带来的一个启发是,它提出了开放金融的新方向。一台自动售货机受理纸币,只需要装一个验钞模块,不需要直接连到特定的金融机构。电子支付出现后,自动售货机必须接入某一个封闭的支付系统才能受理支付业务。数字货币发展的未来,是否有可能让支付,让金融回到一个更开放的环境里,实现点对点的支付,是Libra给我们的启发,当然,这个开放必须得满足必要的监管需要。

两个月前,姚前局长也发过一篇文章,讨论未来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基于区块链和其上支持DVP交易的智能合约,传统的中央证券存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支付系统和中央对手方,这些角色甚至都可能走向融合。区块链,是否能衍生出一个更为开放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意思的方向。

最后做下总结:

如果未来金融真的走到那一天,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打破了金融机构用户体系的边界,满足个人隐私的数据流转成为数据开放的主要方式,一个更开放的金融交易市场也逐渐形成,那时,金融机构就成了持牌的科技公司,区块链可能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金融体系也构建在了一个更开放的平台上。也许,那时的数字金融才真正的到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0:15ms0-0:9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