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01区块链??
作者:朱嘉明
编者注:原标题为《朱嘉明: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一体化”》
“人类已经迈入计算和数字经济时代的门槛,不仅互联网、而且区块链成为广义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起源于农耕社会,完成于工业社会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已经和正在从理念、形态和机制上转型。”
11月24日,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顾问朱嘉明在横琴第二届粤港澳金融发展论坛上发表题为《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一体化”》的主题演讲。
朱嘉明表示,科学技术是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转型的最强大推动力。长期被资本绝对控制的金融正在让位于被技术日益颠覆和改造的金融,被程序员、数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强烈影响的金融,一个超越FinTech和TechFin边界,金融科技“一体化”加速,人类期望平等创作分享货币金融资源的崭新历史时期正在来临。
以下为演讲正文:
大家下午好,谢谢主持人长波先生。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一体化’”。包括五个问题:第一,21世纪以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历史图像;第二,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融合的两种模式;第三,区块链对金融-科技融合的主要贡献;第四,金融-科技“一体化”的未来趋势;第五,几点结论。
为了今天的研讨会,我写了一段话:“人类已经迈入计算和数字经济时代的门槛,不仅互联网、而且区块链成为广义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起源于农耕社会,完成于工业社会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已经和正在从理念、形态和机制上转型。其中最大的推动力就是科学技术。长期被资本绝对控制的金融正在让位于被技术日益颠覆和改造的金融,被程序员、数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强烈影响的金融,一个超越FinTech和TechFin边界,金融科技“一体化”加速,人类期望平等创作分享货币金融资源的崭新历史时期正在来临。我希望,在这样一个理念下和大的历史场景下,我们思考金融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经济学家朱嘉明: 算力革命推动算力产业进入新阶段和新周期:金色财经现场报道,4月24日,由珠海市横琴新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指导,印比特主办、金色财经和易矿联合主办的《2021新基建区块链峰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现场,经济学家朱嘉明进行主题演讲《算力产业与数字经济》指出,新型算力替代传统算力是必然,形成基于区块链—算力—存储的新基础结构。自BTC之后,所谓数字资产,主要源于算力,算力即资产。挖矿=资产,挖矿过程中形成特殊的分配机制,算力形成数字资产的基本模式,产生金融新制度,分配新制度。算力产业的未来是区块链、算力、存储将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人类及社会行为的容器。算力革命推动算力产业进入新阶段和新周期。[2021/4/24 20:53:44]
1.?21世纪以来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历史图像
21世纪以来,世界有很多变化,发生了太多的事件,但是,如果把21世纪最主要的事件做一个排列,毫无疑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21世纪头等大事。21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改变了现存经济、社会和的结构和体制。那么,金融和科技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2000年之前金融与科技的互动关系已经发生,只是2000年之后,这种互动关系呈现加速和复杂化趋势。无非是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金融自身的演变产生对科技的需求。
第二种情况,科技发展给金融创造新的供给。
第三种情况,金融与科技的各自发展的两条曲线不断的相交。
如果观察2000年之后,可以看到金融与科技的关系跨越了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手机时代、现在进入到数字时代。展现大家的右侧的图像,是在讲金融产业的构造的变化。
现场 | 数字资产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区块链可以将世界游戏规则变成“正和博弈”: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020年8月14日,全球区块链创新发展大会于江西赣州开幕,会上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演讲表示,如今,中美关系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走向,二战后,世界秩序的支点来源于四大会议。其中梅西会议确定了世界科技秩序,今天的危机本质上是从信任危机转变成全球化危机,而重新建立信任的成本越来越高。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形态转变、世界经济规模全方位扩大等因素。区块链可以成为未来构建世界秩序的新结构,理论上区块链具备四个明确的功能: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社会基础、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个体基础,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法律基础、提供国际秩序重构的经济基础。此外,在区块链提供的技术框架下,世界游戏规则会变成“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2020/8/14]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最重要的贡献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金融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催生了全新的金融产品。
现在的非现金化的电子货币,就是进入民间生活的“新”金融产品。如果我们放大眼界,会发现科技和金融在彼此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科技占有相当大的主导地位。主要原因:第一,科技发展对金融体系构成了持续压力,在19世纪和20世纪,这种压力没有那么明显,甚至并不存在。第二,这种压力根源于科技和金融作为两种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形态,它们之间发展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我们清楚的看到科技的发展速度,现在远远快于金融转型和发展的速度第三,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每天都在改变着传统金融和我们原本认为的“金融形态”的外部环境。
2.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融合的两种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最终形成了两种模式:FinTech和TechFin。一般的观念并没有把FinTech和TechFin两者进行区别。但是,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认识和理解这种差别,对于理解科技和金融两者间的关系至关紧要。所谓的FinTech,可以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包含着传统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推动的自身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在这方面有太多的成果,我在这里主要谈一点开放银行。开放银行无疑是一种传统银行主导的,通过吸纳从互联网开始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对传统银行制度进行变革的FinTech。它具有相当大的革命意义,是金融科技的典型。
声音 | 朱嘉明:区块链产业虽有进展 却?预期要缓慢的多:2月3日,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发文讨论产业区块链称,?们?般认为,提出“区块链产业”概念,是受到“互联网产业”概念的启发,希望在区块链领域能够重复互联网与产业结合深度结合的历史,最终形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形态。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区块链产业虽有进展,却?预期要缓慢的多,特别是难以重复和移植产业互联?的历史经验,?且看不到在短期内得以突破的前景。朱嘉明指出,从技术、产业化顺序、演变机制、应用模式、扩展范式等几个维度来看,产业区块链的难在于产业互联?模式不可复制。而区块链技术应?难度最?的是实体经济。没有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产业区块链始终停留在初始阶段徘徊。[2020/2/3]
这页PPT左侧展现了“开放银行”的结构,解释其如何利用API,通过互联网实现传统银行和其他金融资源、产业资源进行结合,并为终端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样的机制使得银行主体和终端直接融合,导致了银行主体的变化,进而改造了传统银行的基本形态和服务模式。传统银行之所以必须改变,是因为每天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幅PPT列举了其中的6个问题,解决这6个问题,传统的金融工具,传统银行的框架,传统银行的手段,都已经不再可能。
社会、市场和消费者正在成为推动银行业科技化,促进金融-科技结合的最重要的一种动力。这页PPT右方的图,比较了世界主要国家民众对于Fintech的接受程度,中国名列第一。也就是说,中国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因为中国推动传统金融进行技术改造有着巨大的动力。传统银行业的压力是不断增长的,这页PPT左边的图,展现了传统银行业在主导金融科技改造的过程中,到底把哪些领域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其中,它们聚焦和投资的一个领域就是区块链。右边的图反映传统金融体系究竟正在哪些领域中完成转型,主要是在讲支付系统的科技改造。支付系统是从银行到用户,包括机构用户和个体用户的最直接的功能体现。
声音 | 朱嘉明: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2020年1月15日,由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主办,零壹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的第八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教授带来主题演讲《积极面对全球性信任危机和信任赤字的挑战--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朱嘉明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应对信任危机的传统手段失灵,政府等组织形态的影响机制丧失。而区块链具有的分布式的节点网络、大数据与算法、智能合约等优势,将使得区块链成为支持世界级共识的基础结构。(腾讯网)[2020/1/15]
在认识FinTech之外,还值得重视的是TechFin。所谓TechFin,特指一些不是传统金融领域的机构,通过科技手段进入和主导的金融产业。这些年以来,金融业以外的非传统金融机构进入了金融产业,不仅创造了金融资源的流量,而且也影响和改变了原来金融资源的存量。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另一类是金融科技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公司诞生的时候,它们和金融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网易、滴滴等,现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直接或间接的进入到金融领域,无一例外染指金融版图,这种情况值得重视。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金融产业的内部竞争模式改变了。FinTech和TechFin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金融企业,尽管都融合了金融和科技,但固有优势不同,依据的资源不同,竞争的模式也不一样。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严格的说,仅仅只有10到15年的历史。关注金融科技,不能不重视投资对于金融-科技融合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的资本,特别是VentureCapital,以极快的增长速度投入金融科技。有的是直接对传统金融体系的科技化进行投资,有的是注入互联网企业或者金融科技企业。左侧图展现了2013年到2018年,FinTech吸纳资本的巨大力量。蓝色柱体是投资金额的绝对值,折线图是讲对应投资的项目数量。
声音 | 朱嘉明:必须重新理解货币体系、金融秩序、资本规则和商业模式的关系:在数字资产研究院与OK联合主办的《Libra:一场牵动全球的智慧、技术、经济、、权力的全方位博弈》线下研讨会上,朱嘉明教授发表《Facebook数字货币在全息货币经济体系中的位置》的主题演讲。
朱嘉明认为,Facebook数字货币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理解货币体系、金融秩序、资本规则和商业模式的关系。[2019/6/20]
这张PPT呈现了一个更宏观的场景。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地把金融和科技的关系,理解成电子支付。左边的图展现了当前世界金融-科技融合的领域类型,分类非常广泛。右边的图展现了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北美、欧洲和中国是主宰和影响金融科技的三个主要区域。
3.区块链对金融-科技融合的主要贡献
首先,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产业有着天然的,从底层设计到制度逻辑的关系。下图反映的是区块链应用领域的分布。当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或者甚至前推几年,当我们讨论金融科技的时候,区块链并没有进入到我们的场景,但是我们今天讨论金融科技,必须把区块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甚至作为一个背景加以思考。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关系。区块链天生就具备改造金融行业的基因。如果把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理解成一个PIE,占比最高的应用场景就是金融,占30%。但是其他70%的应用场景,例如加工工业、供应链金融、政府治理、公共产品等,也都和金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占比绝不止30%。
当区块链进入到金融科技领域,首先,最大的影响是创造了数字货币。在过去的技术和金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力完成这一点。直到区块链的诞生,使得这件事情发生了。最近的一个很大的事情,就是做数字货币矿机的嘉楠公司完成了上市。
更重要的影响是,区块链的介入,使得原本已经与金融结合的各类科技得到全面的整合,调整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和改进了金融科技的基础结构。右边的图呈现了支持和支撑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包含5个基本支柱。区块链对这5个基本支柱,都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改造。
区块链的介入,注入了科技与金融进一步融合的新机制,包括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法律监管的影响,对打通市场-政府的影响等。区块链使得金融体系运行的整体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升,也为金融体系带来了特性的新转型,包括从定性到定量,从滞后到即时,从局部到全新。最后,区块链还为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新型的交易平台。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区块链可能为金融监管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个图是想告诉大家,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对已经维持了数百年历史,作为传统金融活动核心支撑的复式记账体系,带来了重大的革新作用。
下面这张图呈现了世界范围内使用区块链技术的200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部分名单。这个名单证明,
区块链进入金融体系加持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不是趋势,而是极为现实的,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比较的不是做没有做的问题,而是谁走的更远,谁做的更好。
4.金融-科技“一体化”的未来趋势
接下来,谈谈金融科技“一体化”的趋势。这张图表明,金融科技“一体化”已经形成,包括由传统银行和传统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的Fintech,与由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所主导的Techfin。到今天,这两个潮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彻底改变传统金融的生态体系和企业集群。这个企业集群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中国企业,例如蚂蚁金服。
现在的金融产业的新生态,会有很多方面。这张图强调了现在的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和金融分配的垄断地位。新的科技的进步,包括金融-科技的融合,也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的存量和增量发生改变。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态。同时,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会使得金融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
5.结论
最后是四点结论。
第一,
未来金融是被科技和算法改造的金融,这是一个基本判断。金融对科技的影响,两者的融合,是越来越强烈的大趋势。拒绝和不能与科技结合的金融,将会被逐渐的、日益加速的淘汰。第二,未来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后,科技金融有可能实现以下的五个方面:
智能金融。我们已经每天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智能化的金融。
稳定金融。稳定主要是指减少金融的波动、货币的波动、利息的波动。甚至,有可能在金融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创造一种新的金融架构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危机。这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是没有可能的。
安全金融。
可持续金融。
普惠金融。总的来讲,在这4个目标实现之后,普惠金融将不只是一种理性,一种乌托邦,将成为一种可能。第三,
未来金融是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
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讲,金融科技的竞争将是国家竞争的重要前沿。
谢谢大家。
注:本文旨在信息传递,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