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银行系对区块链技术一直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重在实干,很少宣传”。不过,随着最近多项银行系实干成果的展现,区块链技术运用迅速升温。未来,在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系“朋友圈”不断扩大的趋势下,该技术对银行业务的赋能潜力也将被持续挖掘。
近日,银行业区块链应用消息频出。10月9日,建设银行发布“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目前已吸引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机构在内的40余家金融同业参与。而就在不久前,中信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同时上线扩容升级后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现已有30余家银行机构加入或明确加入意向。
正如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该行10月9日的发布会上所言,相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银行系对区块链技术一直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重在实干,很少宣传”。不过,随着最近多项银行系实干成果的展现,区块链技术运用迅速升温。未来,在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系“朋友圈”不断扩大的趋势下,该技术对银行业务的赋能潜力也将被持续挖掘。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当前AI技术面临三大挑战:金色财经报道,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在杭州萧山启幕。论坛上,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谈AI未来研究方向时指出,当前,Al技术还不适应边界不确定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环境高复杂性、信息不完整性等场景,而这正是从弱Al向强AI和超Al发展进阶的引航。同时,郑庆华指出,目前,我们面临三个挑战。挑战一在于,在常识性、隐匿性、抽象性知识的获取上,当前的方法面临难以挖掘隐匿性强、抽象性强知识的局限;挑战二在于记忆性、认知型知识的融合,而当前的方法面临感知力强但认知能力弱、计算成本高的局限;挑战三在于可解释的知识推理,当前方法局限于因果推断难,反事实推理能力弱,可解释性差等问题。[2023/4/8 13:51:47]
参与热度迅速升温
币安宣布投资加密风险基金Nomad Capital:3月1日消息,Binance 宣布投资新成立的加密风险基金 Nomad Capital。Nomad 旨在以各种方式为其投资组合项目提供价值,包括产品咨询、业务开发、代币学设计、人才收购和代币发布策略等服务。[2023/3/1 12:35:31]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交易可溯、不可篡改’的特点与贸易金融应用场景高度契合。”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发布会上说。
具体而言,《金融时报》记者向建行有关负责人了解到,区块链能有效妥善解决贸易金融业务的多项痛点。针对交易过程中参与方多、信息交互复杂的难题,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多方参与交易、实现多类型信息传输;针对交易流程长、交易不透明的困境,区块链技术则可提供共识机制、并确保交易透明;该技术交易可追溯、无法篡改的特点,则解决了真实性难核实以及信息容易篡改的困扰。
数据:2023年1月份比特币矿工收入环比增长50%至2300万美元:1月30日消息,比特币矿工在 2023 年 1 月赚取的收入较上月增长约 50%,达到约 2300 万美元。上个月,比特币挖矿收入约为 1500 万美元,这与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一起,鼓励 BTC 矿工兑现其挖矿和持有的资产。与此同时,近日比特币算力突破300EH/s,创历史新高。[2023/1/30 11:36:43]
这些优势让建行搭建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大放异彩。自该平台第一版于去年4月上线以来,已先后开通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再保理等功能,为银行同业、非银机构、贸易企业等三类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平台的贸易金融服务,目前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
此次升级的2.0版本则完成了多项优化。一方面,平台新增再保理功能,商业保理公司可上链交易;另一方面,去年成立的建行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提供运维服务,保障平台高效运转。
Ark Invest购买2100万美元的Coinbase股票,抛售990万美元Robinhood股票:11月9日消息,Cathie Wood的Ark Invest周二购买了价值超过2100万美元的Coinbase股票,抛售了近1000万美元Robinhood股票。其中,Ark Innovation ETF增加了330,461股Coinbase股票,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增加了54,466股,Ark Fintech Innovation ETF增加了36,022股。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420,949股,总价值2130万美元。与此同时,Wood的基金出售了Robinhood的股票,从Ark Innovation ETF中减持803,788股,从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中减持130,400股,从Ark Fintech Innovation ETF中减持86,550股。共出售了超过100万股股票,价值990万美元。(the block)[2022/11/9 7:23:06]
而由中信银行率先倡议,中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设计开发的BCFT平台也不甘示弱。据了解,自去年9月30日上线以来,BCFT平台累计交易量已达200亿元,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另一大区块链贸易金融交易平台。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探索 DeFi 潜力,尝试证券代币化:金色财经报道,新加坡中央银行正在利用摩根大通帮助领导一个新的区块链试点,探索 DeFi 的潜力。即将进行的测试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Project Guardian 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周二启动。Project Guardian 旨在评估在包括以太坊在内的公共区块链上运行的 DeFi应用程序是否可以在不引入额外的不当风险的情况下改善批发借贷流程。第一步:将债券和存款代币化,智能合约为交易执行提供动力。?MAS 还邀请了新加坡跨国银行星展银行与当地数字资产发行初创公司 Marketnode 共同领导该计划。
该项目打算专注于数字证券,或由传统金融工具支持的区块链代币。新加坡中央银行兼任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将利用试点结果为其加密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信息。[2022/6/1 3:54:11]
在近期升级后,BCFT平台融合区块链技术和多家银行业务共识,提供了银行间线上签约的解决方案,主协议创新性地采用单边开放式形式,签署后即在已签署主协议的各签署方之间生效,单个银行签署主协议后上传区块链平台。此举解决了互相签署协议的难题,不仅有利于银行间业务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银行联盟区块链的扩大。
事实上,近期两大银行系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的升级,只是区块链技术运用升温的一个表现。据零壹智库和WIPO数据库统计,区块链金融专利占比由2015年的2.71%上升至2018年的10.97%。工行、农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银行均申请了区块链金融专利。
完善“朋友圈”成为共识
“目前,已有17家银行在平台实现交易。未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让更多金融机构能参与其中,实现合作共赢。”金磐石表示,建行将秉持“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与银行业协会及同业共同推进“区块链+贸易金融”的发展,诚挚邀请同业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以科技赋能金融、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共享构建生态,扎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C端搭建生态圈的成功实践,让银行业看到构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搭建平台,实现‘获客、活客、留客’是银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金磐石说。
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同业的合作,在本次升级中,建行还提出了“伙伴成长计划”,与同业相互赋能,共同探索、协同推进区块链贸易金融新业态。同时,该行还表示要与银行业协会、同业等推进跨链合作,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相互融合。
积极寻求与同业的合作、不断完善“朋友圈”已成为银行系共识。5月,建行与交行签署区块链贸易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BCFT平台也为合作的深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据了解,该平台采用“云+区块链”业务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系统开发成本,攻克协调沟通难度大等痛点,协助中小银行梳理标准业务流程,有效打造中小银行参与的生态圈,让业务实现数字化、系统化、便利化、统一化;另一方面还可整合各行的技术与特长,推进行业整体标准提升,最终把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其他机构及企业连接起来,在共享共建的交易圈中取长补短,让一家的长板变成联盟链长板,构建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运用潜能有待开发
随着各行对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挖掘,该领域的创新值得期待。据零壹智库和WIPO数据库统计,2009年至2018年,区块链金融专利申请数量共计2424条,位居首位的智能合约专利申请数量1105条,占比38%;其后的支付和加密货币各有863条和687条,各占30%和24%;供应链金融和数字票据专利数量最少,仅132条和88条,占比分别为5%和3%。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和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专利占比不高,但近几年增速逐年上升。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信用穿透,为二级供应商分销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也吸引了包括工行、农行、建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机构前来研究并开发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以工行为例,该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应付账款转为数字资产进行交易,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传递问题。
另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领域是区块链数字票据。民生银行票据业务部总经理张立洲认为,相比电子票据,区块链数字票据拥有显著的核心优势。首先,系统搭建和数据存储不需要中心服务器和中心级应用,能够节省成本并减少风险;其次,在区块链技术下,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通过时间戳的可验证性,使任何价值交换都可以追踪和查询;再次,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形式,让票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备了可编程性和可控制性。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陆宇航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