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最受业内关注的一件事莫过于Facebook正式宣布将推出加密货币Libra。Libra与其联盟链各成员,原生自带海量用户和支付场景,使得人们再次关注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落地的可能。
实际上,成为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最早是比特币白皮书的创始愿景,在比特币最终走向了“电子黄金”这一定位之后,有不少加密货币立志成为支付现金,比如瑞波币、达世币,以及正在寻求线下使用场景的一系列的稳定币。
加密货币有可能成为支付货币吗?成为支付货币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在当前种类繁多的加密世界,哪些类型的加密货币距离支付货币更近?PANews专访了始终致力于开发电子现金的GaryYu,Gary是匿名币项目Grin的核心开发者,并在最近新创建了Gotts稳定币项目。
Grin的匿名币特性完美匹配现金
今年1月,在圈内媒体和大佬的热议下,基于MimbleWimble协议开发的匿名币Grin成了2019年币圈的第一个“当红辣子鸡”。Grin的火爆也为整个匿名币板块带来了热度。
Gary表示,Grin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电子现金梦想。Grin不仅隐匿了交易数据,还采用无限发行机制模拟现金,
从匿名性和发行机制来看,Grin都非常完美地等价于现实生活中的现金。
但Grin自身也有一些不必忌讳谈论的问题,即对交易容量十分有限的扩展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实际上大部分的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都有这两方面的问题。而足够大的交易容量和价格稳定这两点恰恰是支付货币的重要特征。
在Gary看来,依托MimbleWimble协议的可扩展性,设计出一种去中心化的价格稳定机制,完全有可能创造出更加接近电子现金的加密货币。
Grin的火爆也为匿名币板块带来了热度。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截至9月23日,市值前100的加密货币中有6种匿名币,其中Monero的市值达到12.33美元,排名12位,在所有匿名币中排名最高。Dash和Zcash的市值排名也进入了前30,分别达到8.14亿美元和3.43亿美元。
CFTC专员:自提起诉讼以来一直与币安对话,但目前没有找到“前进的道路”:4月27日消息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专员Kristin N. Johnson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自从CFTC对币安提起诉讼以来,该监管机构与币安之间一直在进行对话,旨在让币安解释哪些行为可能存在问题。Kristin N. Johnson称,截至目前针对币安的诉讼案件尚未做出任何决定,虽然CFTC希望能在与币安的法律斗争中找到“前进的道路”,但现在还没有进展。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永远没有,但愿未来会有”。(Cryptotvplus)[2023/4/27 14:29:55]
基于MimbleWimble协议的Beam和Grin因为发行时间短,市值排名目前都还比较靠后。
Gary认为,“匿名币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因为现金用了几千年,现金天然具备的隐私性是所有加密货币本就应该拥有的特性。”比如过去,人们支付现金购买商品,除了交易双方并不会有其他人知道,所以现金的流通很大程度上是匿名的。但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把支付货币的匿名性抹杀了,Gary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必然让人们有机会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而不是相反。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以及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现在主流的几种匿名币也都主张成为应用于支付领域的代币。比如Monero和Zcash在官网的自称是“一种电子货币”,Dash在官网自称为“电子现金”,而Grin的目标是成为去中心化的支付现金。
赵长鹏:明确的监管框架至关重要,正积极与各地监管机构进行对话:金色财经报道,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出席2023年香港Web3 Festival活动中谈及全球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时表示,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出现损害其它人利益的行为,此时就需要监管的介入。但在行业发展初期,有时候严格监管会影响创新进程。监管机构试图用传统金融的监管手段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但加密货币类型不一,有的像证券,有的像大宗商品,有的像公用 Token,监管机构需要有一些行业经验。就要求企业必须非常积极的去跟监管机构打交道,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找到最佳的最优化的平衡。我们也在世界各国非常积极主动的跟监管机构交流打交道,包括香港。[2023/4/12 13:59:20]
在Gary看来,货币的价值主要有三点,分别是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储值工具。对交易媒介功能来说,流通是基本需要。上述6种匿名币在交易所内的流通性都比较好,尤其是Dash和Zcash,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已经分别上架115和94个交易所,开通257和211个交易对。这两个匿名币在上架交易所数量方面已经与Bitcoin、Ethereum和EOS相差无几,甚至优于主流稳定币。即使是上线才8个月的Grin也已经上架了30个交易所,开通了57个交易对。
虽然近期有消息指出OKEx韩国站将于10月10日下架所有的匿名币,包括XMR、DASH、ZEC等。今年6月,FATF发布了加密货币监管法案,要求交易所在交易期间收集和传输包括交易发起者的姓名、账号和地址信息,以及接收者的姓名及账号信息在内的客户信息。这对匿名币而言有可能成为重创。
谷歌计划在其旗舰搜索引擎中添加对话式人工智能功能:金色财经报道,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谷歌计划在其旗舰搜索引擎中添加对话式人工智能功能,以引导这家科技公司应对来自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的竞争以及更广泛的商业压力。[2023/4/6 13:48:36]
“技术创新和政府监管从来都是同步发展的。”Gary认为没有必要过分解读韩国交易所下架匿名币的个案,“整个加密货币行业与监管本来就是一个矛盾共同体,随着各自的发展终会有一个平衡点。”
隐私保护应成区块链核心内涵之一
隐私保护是匿名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匿名币最类同于现金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其他主要的加密货币都是希望增加匿名特性。目前,随着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分析人员已经可以对比特币等区块链网络的交易做出越来越强烈的推断,将交易与具体的人、机构和组织关联起来,这个显然不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发展的初衷。
如今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认为隐私保护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言是重要的。Gary认为,“隐私保护显然非常重要,不光是区块链,它是整个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了货币的使用方式,人们不再一定需要面对面才能交易,小额支付和找零变得容易,交易的时间更快。但这些便利也彻底地牺牲了隐私性。区块链在保留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隐私保护的缺位,这无疑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Gary进一步解释道,“在中国,两大移动支付系统高度普及的环境下,大家在街边买个菜都可以随地去扫码支付,十几亿人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所有交易数据完全掌握在极少数企业手里,这当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虽然现实生活中,保护数据隐私并没有那么急迫,但他强调这并不是一件杞人忧天的事情,“社会越进步就会越注重隐私。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通过某个事件会让大家重新意识到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声音 | 澳本聪:此前提及的保税信使是一位辩护律师 因此不能共享相关对话:Kleiman v Wright一案的最新文件显示,澳本聪试图要求律师客户从他以前参与的十几家公司中获得超过11,000个文档的特权。其还声称,此前提及的“保税信使”(Bonded Courier)是一位辩护律师,因此相关对话是保密的。(bitcoinist)[2020/2/4]
目前所公认的区块链技术标签主要有去中心化、对等自治的分布式系统、防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约、信任机制等等,但Gary认同应该将保护数据隐私也作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内涵。
容量可扩展性对支付场景至关重要
Grin和Beam的出现不仅带火了匿名币,也带火了MimbleWimble协议,这是一个强调绝对隐私和匿名的协议,主要通过椭圆曲线密码学、零和验证、零知识证明和蒲公英协议等技术来实现隐私保护。
MimbleWimble高度的匿名特性限制了交易容量的扩展。Grin的交易容量最大可以达到大约每秒15笔,相对比特币每秒3-5笔交易而言,扩容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Grin隐匿了交易金额,64位的金额数采用了675个字节的原子范围证明来进行编码,以证明这个值是大于零小于2的64次方的一个数而不必揭晓具体数值。这个范围证明是MimbleWimble交易数据的主体,约占到总数据的85%左右。
隐匿交易金额真的必要吗?
Gary的观点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技术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他认为,如果从匿名币的隐私保护角度来看,那所有的数据要素都应该保护,?甚至Grin目前做得还不够,其实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对交易地址的隐私保护。因为Grin的转账依然需要一个地址,或者是IP或者是域名,但这很可能导致地址被监听或被。但如果是从应用于支付领域成为支付货币来看,那么容量的可扩展性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要知道日常经济活动的支付量是很大的,2018年Visa的平均交易量大概是每秒4000笔。
动态 | 南澳政府尝试区块链解决方案 使电子监管网络运营商进行转账对话:据ItNews报道,南澳政府正在研究利用区块链技术创造出一种解决方案,让不同的电子监管网络运营商(ELNOs)在转账时进行对话,对话场景如“土地所有权交易的准备和递交、资金转移等”。南澳政府规划、运输和基础设施部(DPTI)已呼吁要求了解该技术的“可操作性”,以解决新ELNOs进入该州后将出现的问题。[2019/10/10]
“支付如果普及开来,那么容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说去中心化加密货币支付这个东西很好,大家都可以用,结果大家用起来了,你却说网络堵塞了用不了,那是不行的,所以可扩展性非常重要。”Gary认为在支付场景中,首先要确保交易容量,扩容可以通过牺牲部分隐私性来换取,比如公开交易金额。“把金额去掉,就相当于去掉MimbleWimble最大的负荷,整个交易容量立刻就能扩大很多倍。然后再加上别的一些改进,可以做到至少十倍以上的容量提升,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链上稳定币资产的交易容量更大。”Gary的新项目Gotts为了实现成为电子现金的目标就做了这样的取舍和改进。
稳定币是加密货币的终极落地场景之一
目前,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货币三大功能中的两个,即交易媒介和储值工具,但仍然没有一种能成为记账单位。作为记账单位,要求货币价值稳定。Gary认为这是阻碍加密货币支付应用的一大问题,“因为币值不稳定,币圈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小圈子,因为普通大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不可能用,或者不可能大规模使用加密货币。”
稳定币有着巨大的应用市场。去年新兴稳定币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稳定币被公认为市场基础设施之一。从CoinMarketCap的数据来看,稳定币确实是最接近币值稳定的一类加密货币,换言之,即其币价波动性最低,尤其是法币稳定币。USDT、USDC和TUSD今年以来币价的日均波动性都不到1.5%。主流币中BTC的币价日均波动性最小,?但也达到了4.25%,ETH约为5.36%,EOS则高达到6.46%。匿名币的的币价日均波动更大,最小的DASH也有5.37%,最高的BEAM则达到了13.07%,Grin也达到了10.92%。
Gary认为,讨论稳定币首先要看到它是一个应用场景,而且是加密货币的终极应用场景,然后才去分析各种技术。“现在市场上的稳定币要么是1:1抵押法币获得,要么以超额抵押的方式抵押其他加密货币获得。抵押型稳定币会有一系列问题,比如中心化风险,抵押资产发生价格变动时的清算风险,资产利用效率低等。”所以到现在为止,
所有稳定币都是抵押型稳定币,对于无抵押稳定币的探索还十分有限。除了早前Basis有过一次失败的尝试以外,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的项目。
“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在支付这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上去尝试、去突破,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基于MimbleWimble的超轻量的链,支持发行一系列去中心化非质押的稳定币资产,可以非常方便地去扩容,还可以保持部分隐私特性。”这是新项目Gotts的目标。
在Gotts中,任何用户任何时候都可以按照Gotts本币资产的实时价格转换等值的稳定币,即兑换稳定币。通过“交易即发行”机制,由自由市场的自由经济行为来决定稳定币的发行量,没有系统性的强制通胀或通缩,整个过程也无需抵押,完全是用户的自由“交易”行为。Gary透露,今年应该会上线测试网。
纯社区驱动模式不利于在现代技术竞争中胜出
Grin以完全社区驱动特别于币圈,作为主要开发贡献者之一和前Grin委员会成员的Gary认为纯社区驱动模式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很不容易。
纯社区驱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社区建设方面,区块链最受推崇的一点在于去中心化,社区治理。社区人气越高,参与度越高,对一条链的治理和推广而言越有利。对于开源项目而言,Github的关注者和开发总人数是衡量社区人气的一个重要维度。
截至9月24日,根据Github的统计,Grin尽管是最新发布的一个,但却是六大主流匿名币中关注人数最多的一个,一共有4401人关注,其次是Zcash和Monero,分别有4071人和4013人关注。但同样基于MimbleWimble协议,依托公司化运营的竞争项目Beam只有456人关注。纯社区驱动的Grin自带人气。
开发者人数来看,纯社区驱动的Grin有136人参与开发,虽然明显少于Monero、Zcash和Dash这样的老牌项目,但已经比Beam和Zcoin的参与人数更多了。
虽然从长期来看,纯社区驱动的项目在吸引开发者这方面并不存在问题,但开发效率却不足。截至9月24日,从Github上历史代码提交次数来看,只有22个开发人员的Beam有6111次提交,有136个开发人员的Grin只有2145次提交。
从Github代码库最近一个月的更新数据来看,Grin虽然开发人数并不少,但在提交的更新方面远远低于Beam。截至9月24日,Beam开发团队最近一个月已经提交了超过4万个新增和1万个删减,代码更新十分活跃。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个力量是远远不够的。”Gary表示,“尽管之前我也想通过宣传和呼吁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进来,但是并没有收到太多反馈,因为Grin没有基金会,没有钱,人家来替社区工作,你几乎什么回报也给不了。”现在Grin的开发主要靠捐款,捐款额并不大,也只用来给两个全职开发人员发工资。
所以Gary认为纯社区驱动的项目有很多优点,但得来不易。如果可能,至少可以有一个开发基金会,可以支撑开发和生态的快速推进显然可以发展更好。
参考资料:GottsGithub
https://github.com/gottstech/gotts/blob/master/docs/intro.m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