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关于这次美联储“扩表”的几个Q&A

1、美联储为什么扩表3000亿美元

上周五以来,因为SVB事件发酵,美国一些地区性银行遭遇了严重的挤兑,储户大量将存款转移至大银行,流动性紧张的一些中小银行只能寻求美联储,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借钱来满足流动性支出压力。

目前来看,美联储通过三个途径提供了流动性,第一个是传统的贴现窗口提供了大约1480亿美元流动性;第二个是新成立的流动性工具BTFP提供了大约120亿美元流动性;第三个是对被FDIC接管后的SVB和Signature新实体提供了1430亿美元。

2、这三类贷款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三者都是抵押贷款,但在借款人、抵押品内容、借款期限、抵押品估值、利率、披露细节等方面存在区别。

贴现窗口是最传统的美联储向遭遇流动性问题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工具。借款人是所有稳健经营的储蓄结构;抵押品不仅包括无风险的美债和AgencyMBS,也包括各种企业债、商业贷款和家庭贷款;借款期限为隔夜至3个月;所提供的贷款额度等同于抵押品市价扣除某个折扣后的水平;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沿,披露借款人信息是在两年后。

加密货币对冲基金Fore Elite Capital Management 已获得香港证监会牌照:金色财经报道,Dechert 合伙人 Michael Wong 和 Jason Chan 已经帮助纯加密货币对冲基金 Fore Elite Capital Management 从香港证监会获得牌照,然后扩大该牌照的条件,使其能够投资前 100 大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和衍生品.。此前,该公司的牌照只允许对排名前 20 的硬币进行多头交易。[2023/5/7 14:47:52]

BTFP是这周美联储新推出的工具。其借款人同样是所有储蓄机构;抵押品仅包括无风险的美债和Agency债务;借款期限最长为一年;所提供的贷款额度等于抵押品面值;利率为OIS上浮10bps,披露借款人信息是在2025年3月。

调查:48%的投资者希望在NFT领域加强监管:金色财经报道,根据 CoinGecko 最近的一项调查,约 48% 的投资者希望在 NFT 领域加强监管,四分之三受访用户表示持有 NFT。 该研究在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进行,约 75.8%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拥有 NFT,21.7% 的人以前没有或从未拥有过 NFT。此外,在持有 NFT 的投资者中,约 26.5% 的人表示他们是收藏爱好者,拥有超过 50 枚 NFT。[2023/4/9 13:52:35]

FDIC借款本质上是向FDIC接管SVB和signature之后成立的新实体“硅谷桥银行”和“签名桥银行”提供贷款,以满足这些被FDIC接管后的银行能够完成储户提取资金的需求,这些借款背后是财政部提供担保。这笔借款的利率、期限未知。

The Sandbox宣布与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达成合作:金色财经报道,据官方推特,The Sandbox宣布与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东映动画公司(TOEI ANIMATION CO., LTD.)、以及NFT漫画平台Minto达成合作。

The Sandbox将把东映动画公司的标志性动画角色IP带入元宇宙并推出独家NFT,东映动画旗下动漫作品包括《北斗神拳》、《龙珠》、《灌篮高手》、《海贼王》等。[2023/2/17 12:12:17]

3、为何贴现窗口的用量远超BTFP?

有几种可能,从高到低排列。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BTFP所要求的抵押品范围太狭窄,只接受安全资产。而这次遭遇流动性冲击的银行很多是区域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资产端的国债和MBS并不多,比如FRC。因此它们根本无法使用BTFP,只能使用DW。

Orbiter Finance推出以太坊二层生态链上数据聚合和数据分析平台Orbiter L2 Data:8月10日消息,Layer2跨Rollup桥Orbiter Finance宣布推出针对以太坊二层(Rollup)生态的链上数据聚合和数据分析平台Orbiter L2 Data,支持Arbitrum、Optimism和 zkSync数据,指标包括账户和交易、TVL、用户和用户年龄、活跃用户 / 账户、新用户 / 账户、交互、新合约。数据库仅包含交易数据(不包括事件 / 内部交易),数据每天在 UTC 00:00更新一次。[2022/8/10 12:15:52]

第二个可能原因是BTFP是一个新推出的工具,银行还不太熟悉。

第三个可能是BTFP的污点效应强于DW。但我个人认为这一推论站不住脚,因为BTFP的抵押品范围更窄,虽然可以按市值进行流动性供给,但总体而言相较于DW的要求是更高的。即便投资者能从BTFP使用中看出一家银行的未实现损失,但这一信息对于上市银行而言也已经在年报中予以披露了,不构成新的信号。反之,DW的抵押品范围更加宽泛,又一向被视作具有污点效应,因此污点效应可能不是导致两个工具用量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

Coinbase已上线Optimism (OP):金色财经报道,据官方推特,Coinbase宣布已于太平洋时间5月31日15:30(北京时间6月1日6:30)上线Optimism (OP)。需要注意的是,Coinbase仅支持在Optimism网络上添加Optimism (OP),提醒用户不要通过以太坊或其他网络发送此资产,否则资金可能会永久丢失。

根据最新公告更新,由于Optimism网络的拥塞,交易可能需要比平时更长的时间。[2022/6/1 3:54:43]

4、这个3000亿总量应当理解为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吗?

完全不能。对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是两大目标,也有两套工具。前者是利率工具和资产负债表工具,后者是宏观审慎和各种临时流动性工具,可以互相不冲突的使用。就像去年9月BOE一边加息,一边临时性QE挽救本土的养老金。实际上,周四ECB会议如期加息50bps,拉加德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即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不冲突。

回到当前。从目的上看,QE是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而这3000亿是临时的流动性支持,目的是维持金融稳定。从机制上看,QE是美联储主动从市场上买断资产并创造准备金;而这3000亿流动性是缺流动性的商业银行主动从央行手里以某些合格抵押品做抵押来借钱,央行是被动投放准备金。从效果上来看,QE创造的准备金会流向债券和股票市场,压低无风险利率,提高无风险和风险资产的价格。但这种紧急流动性工具创造的准备金是银行为了应对负债端挤兑,或者预防未来负债端流出而进行的流动性储备,不太可能流向债券和股票市场。这两天观察到的无风险资产利率下行更有可能来自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而不是3000亿flow的影响。

5、3000亿贴现窗口用量为何比2008年GFC期间还高,是否说明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比08年还大?

如果仅仅对比DW用量,那么上周使用额度确实超过了08年GFC期间大约1000亿的用量。但如果观察“所有流动性工具”所创造出的准备金总额,那么本周3000亿额度是远远不及2008年期间最高接近1.7万亿美元的峰值的。原因是,DW在2008年并不是流动性创造的主要工具。

一个原因是当时的银行非常惧怕DW的污点效应,能不用就尽量不用DW,导致美联储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主动向市场拍卖流动性的方式进行流动性投放;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出现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不限于银行,更包括一级交易商,货币市场基金、企业的融资部门、资产支持证券、非美金融机构等等,因此美联储成立了大量的定向工具来支持不同部门的融资需求。比如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的MMIFF,针对一级交易商的PDCF,针对ABS市场的TALF,针对非美机构的swapline、针对企业短融活动的CPFF。这些特定工具才是当时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DW扮演了相对次要的角色。

因此,如果将流动性工具加总来看,那么当前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还远远不及2008年时期。

6、这么大的流动性工具使用量,对美国货币政策有怎样的前瞻含义?

正如前文所说,中央银行通常会将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区分看待,同时通过两套工具分别应对。因此,只要金融稳定工具在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会更有信心地延续原有政策立场。既然目前DW和BTFP有人用,在发挥作用,那么反而缓解了美联储动用利率工具来维稳金融稳定的需要——至少从近期来看。毕竟,想通过调节利率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或偿付危机,就像让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多喝热水一样,恐怕没什么卵用。

7、JPM说的BTFP用量可能达到2万亿,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JPM这份报告实际上说的是BTFP工具使用量的理论上限可以达到2万亿,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假设整个银行体系将持有的美债和AgencyMBS全都拿去做抵押,可以换到大约2万多亿美金。

然而,本次出问题的银行大多是区域性银行,美国最大的四家银行银行不仅没有流动性危机,反而因存款流入而面临流动性过剩。反观美债和MBS的分布,则主要是集中在这四大银行,其持有的美债+MBS总量为2万亿美元,占美国整个银行体系持有美债+MBS规模的70%。由于四大行大概率不太可能动用BTFP,因此真正需要使用BTFP的银行至多拿出大约7000亿美元的合格抵押品。再考虑到FHLBs和四大银行也会向遭遇挤兑的银行提供一些流动性,因此最终BTFP的使用量大概率至多只有千亿水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星链

币安币COIN:DAO从此是DAO - 犹他州通过创新DAO法案

美国时间3月1日下午,美国犹他州立法机构在激烈的讨论之后以微弱优势通过了H.B.357法案-《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修正案》,这标志着DAO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美国获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

[0:15ms0-0:9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