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飒姐团队通过一则案例介绍了BTC矿机丢失的民事救济途径(详见《案例|BTC矿机失窃,中国法律保护么?》),几位读者后台留言表示对比特币委托理财纠纷也很关注。今日,飒姐团队再分享一个案例,看看委托他人代买加密货币的法律风险。
2019年4月,潘某向杨某交付虚拟货币HT9029个,委托潘某购买境外虚拟货币PCI以获得收益,杨某在收到货币后进行该等虚拟货币的交换、购买等行为。杨某未履行上述约定,并向潘某承诺退还9029个HT,后仅向潘某退还了3000个HT及1万元。潘某遂将杨某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杨某返还94801元(计算方式为6029个HT对应的人民币104801元与1万元的差额。HT对应的人民币数额为:潘某花22万元购买了31704.4456个USDT,一个USDT等于6.939元,2.5051个USDT等于一个HT,因此6029HT等于104801元,该折算标准双方均予以认可)。
金融壹账通入选中国工程院《发现100个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应用案例:近日,中国工程院《中国区块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发布“发现100个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金融壹账通作为技术提供方和运维方参与建设的天津口岸跨境贸易区块链服务网络入选应用案例。[2021/10/28 21:05:54]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被告人杨某向潘某承诺退还9029个HT的事实以及杨某向潘某支付1万元以及潘某购买HT的流程,可以确认在杨某无法向潘某退还HT的情况下,可以向潘某退还6029个HT对应的款项,以替代其履行退还6029个HT的承诺。据此,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潘某的诉讼请求。
杨某不服一审判决,以一审判决杨某向潘某返还人民币违反国家政策为由提起上诉。
“基于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信用报告验证系统”案例发布:7月30日,中国工程院《中国区块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发布“发现100个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栏目之“基于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信用报告验证系统”案例。项目通过德阳智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对企业信用评级报告文件的基本信息进行上链存证,实现读取文件真实信息,以及验证文件真伪的功能。区块链存证技术将电子证件进行链上存证,生成一串“数字指纹”密码。不同的文件被赋予自己专属的“数字指纹”并进行链上存证,生成链上信用报表存证记录。在需要使用和验证的时候,平台会对链上存证、原始文件、验证文件三方的“数字指纹”进行比对,并出具文件的验证报告。
将信用报告文件的“数字指纹”进行上链存证,提供报告文件的验证服务,避免了文件在使用端的造假;同时,在文件中加入存证报告和上链说明,并对验证过程、操作人员都进行上链记录,对造假人员产生威慑力;通过文件真伪验证合约,对验证文件、原始文件、链上信息三方进行验证,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原始文件也进行验证,从而避免了管理方的造假机会。(证券日报)[2021/7/30 1:24:30]
二审法院北京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涉及的HT、PCI、USDT等网络虚拟货币,并非国家有权机关发行的法定货币,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亦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不应通过与法定货币的兑换实现流通功能,同时,本案涉及的PCI需通过技术手段至境外账户交易取得,该方式与合法金融产品的交易方式相异,综合以上因素,潘某与杨某投资、交易或互换上述虚拟货币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上述行为造成的后果应当由当事人自行承担。”故而撤销一审判决。(案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20)京01民终6636号,2020.12.23)
动态 | 中国财富出版社新书中以元界DNA为案例介绍通证经济画布:近期,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谢林俯、法兰克著作的《财富第十波2.0 通证时代的数字黄金》正式发行,书中通过宏观认知通证经济时代未来的发展态势及经济魅力,揭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同时,该书以元界DNA为案例,介绍了通证经济画布的作用。书中指出,元界是国内领先的公有区块链,元界DNA以数字身份、数字资产和价值中介为核心,为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机构及产权溯源等领域提供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2020/1/6]
《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动态 | IBM将在成立客户体验中心展示区块链技术案例:据IThome 3月7日报道,IBM宣布,即将在台成立IBM客户体验中心,预计今年下半落成,以利的企业客户,能够在采用技术前,先透过现场展示,体验技术与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上的状况。并预计先以区块链密码锚定机制(Crypto anchors)、认知物联网视觉质量检测、IBM Watson财富管理与认知核保,进行展示。IBM技术长暨业务副总经理徐文晖表示,目前已跟IBM全球研究实验室洽谈,要把区块链密码锚定机制的解决方案与实际案例演示引进。他提到,写进区块链的资料,虽有不可窜改,且能追蹤的特性,但其实无法辨识输入资料的真实性。但若透过区块链密码锚定机制,就能判断产品的真伪。[2019/3/8]
委托人将虚拟货币交付受托人,委托其代买加密货币。受托人未按约定买币,是否应当返还委托人相应的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二审判决和此前众多判例的倾向明显不同。此前的判决大体出现两种思路:一是认定委托代买、代投资虚拟货币不合法,委托合同无效,同时认定合同无效的后果是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虽然不支持因委托理财产生的收益和利息损失,但支持本金的返还;二是并未认定委托理财合同无效,而是认为受托事项不受法律保护,风险自担,关于受托人已按约定完成委托理财的部分,委托事项的后果由委托人承担,而关于受托人未按约定进行投资理财的部分,则由受托人向委托人返还。
而本案判决显然对虚拟货币的交易采取了积极干预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代为执行了金融监管政策。收钱代买加密货币后,可以赖账既不买币也不还钱么?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会不会成为“法外之地”?
在此,飒姐团队不得不提此前广受币圈关注的首例比特币仲裁被撤销案。该撤裁裁定系报核最高人民法院后作出,因此其结果和导向意义或许更值得重视。
2018年,被称为国内首例比特币仲裁案经深圳仲裁委裁决,认为案涉《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是比特币的归还义务既不属于《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规定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也不属于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且并无法律法规禁止当事人持有比特币或者进行比特币交易。因此,仲裁庭认为案涉《股权转让协议》未违反法律法规,当事人各方应履行合同义务,裁决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与比特币等值的美元,再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20年4月,深圳中院作出裁定撤销了上述裁决,其并未否认比特币的财产属性,但认为该裁决本质上支持了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兑换的功能,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予以撤销。(见高某某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案号:(2018)粤03民特719号民事裁定书)
这份经报核最高人民法院的撤裁裁定将会产生怎样的导向、是否抑制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功能、以及是否传递着与上述北京一中院判决类似的信号,即使违约也不会产生法律责任?如果前述仲裁案的申请人的仲裁请求不是返还比特币,而是赔偿损失,即要求被申请人赔偿所损失比特币的等额损失,此时不再强调比特币的兑换功能,而在于是否会被法院撤销。
毫无疑问,金融监管政策是随着市场与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均没有明文禁止的前提下,法院是否应当强势介入金融监管?是否需要根据即时的金融监管政策、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来调整裁判的尺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个案之外持续思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